图录号/艺术家:

张充仁 清溪

图录号:1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张充仁 清溪
图录号:
19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清溪
作品分类:
尺寸:
65×27×1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上海泓盛
拍卖会名称:
上海泓盛 2010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油画雕塑 成交额:2,225.77 万元 成交率:60.78%
拍卖时间:
2010年6月27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充仁
来源:藏家父辈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
《清溪》是一尊少女的立像。张充仁先生把少女雕塑的委婉柔美、清新脱俗。塑像左手像在梳理刚从溪水中沐浴出来时沾湿的头发,右手轻挽一条于臀部的浴巾,左膝微曲、脚跟略提,像是刚从小溪中出浴,故取名《清溪》。这件雕塑轮廓起伏优美,呈S型的曲线,是张充仁生前非常喜爱的代表作,在许多采访场合,往往都是现场背景。比如在九十年代初和2005年上海电视台制作的张充仁专题片中,这件雕塑反复出现。这件作品也是中国最早具有西方古典美感的人体雕塑作品。
张充仁
张充仁—泥塑之神手也
张充仁,1907年生于上海七宝镇,祖籍松江。他从一个工艺匠人家庭出来,父亲是木雕艺人,母亲是顾绣女工,从小就生活在这种带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西洋画风互相交融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自幼就酷爱绘画和雕刻。1911年,家庭发生变故,母亲去世,父亲把张充仁寄养到土山湾孤儿院学校去住读。土山湾是天主教著名的爱国教育家马相伯老人出资建造的,那里的美术工厂和画馆是我国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授机构,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张充仁就是在这里开始走上他的绘画之路。
1914年,张充仁就读于徐家汇天主教会办的类思小学,并师从田中德校长学画。1921年,他进入土山湾照相制版部学习照相制版。1928年开始,他结束了学徒生涯,就此踏上社会谋生。在从事了舞台布景和画刊主编后,1931年,张充仁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班学习,1932年又进入高级雕塑班进修。留学期间,张充仁利用假期游历法、英、荷、德、奥、意等国,学习欧洲著名雕塑和油画的技法。1935年末回国,带回大量油画、水彩、雕塑作品,次年在上海举办个展,并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西洋画室—“充仁画室”,从事美术教育及创作,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从留学期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一段时间是张充仁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的大部分名作也产生于这个时期。比如他描绘威尼斯、翡冷翠名胜的水彩组画,运笔简洁而潇洒,水与色的调配恰如其分。还有他最为人称道的雕塑作品《渔夫之妻》、《恋爱与责任》、《饥》、《清溪》、《解放》、《丰收》等。张充仁还常应邀为社会各界名流塑像,如马相伯、蒋介石、于右任、冯玉祥、司徒雷登、齐白石、吴湖帆、邓小平及法国总统密特朗等等。在雕塑界业内人士号称张充仁先生为“东方之罗丹”。在法国国家艺术收藏馆中存放着三位大师的手模,在世上拥有此荣耀的只有罗丹、毕加索及张充仁。
自50年代至80年代,张充仁任教于上海美专雕塑系及上海油画雕塑院。1981年应邀访问比利时,1985年赴法国讲学,入法籍。1998年逝世于法国,享年93岁。出版有《张充仁雕塑选》、《张充仁水彩画选》,并有编著《拜占庭艺术》、《绘画色彩问题》,译著《艺用人体解剖》、《麦塞克的雕塑》等行世。
张充仁与埃尔热的友谊让他成为法语国家最为知名的中国人之一,他不仅帮助埃尔热完成了《丁丁历险记》中关于中国的一部作品—《蓝莲花》,更是成为了其中的主角—张。2003年,张充仁纪念馆在闵行区七宝镇落成,分设6个展室,展出其20多件雕塑代表以及他140多幅生平照片、30多幅画作和他晚年使用的工作台、泥塑刀、画架等展品。
张充仁的艺术
张充仁是中国西洋雕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杰出的西洋画家。他在油画、水彩画和雕塑艺术上造诣颇深,尤以雕塑创作、艺术教育、中外文化交流诸方面的成就卓著,并以此赢得了世界盛誉。张充仁一生追求艺术、酷爱祖国,他的作品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又吞吐了西方文化的形、色、美,他将艺术的形与魂有机结合,取得了瞩目的艺术成就。
张充仁最为人称道和为众人所熟知的是他精湛的雕塑艺术,特别是肖像雕塑,之所以被誉为“东方罗丹”,源于他崇尚罗丹,作品有着罗丹写实主义的气质,重视神态的刻画,是欧洲古典雕塑的继承者。张充仁的“以我之手,塑作人生,斧凿千秋”的理念贯穿于他的艺术生涯当中,引导他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并与社会现实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张充仁的雕塑是艺术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在他的名人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雕塑上的高超艺术造诣,他对人物的个性和精神气质总是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如《于佑任》、《聂耳》、《齐白石》等。而那些带有主题性的雕塑作品,如《渔夫之妻》、《恋爱与责任》、《饥》等,也体现了张充仁在构建雕塑语言上的非凡创造力。这些作品都具有古典主义的和谐、崇高和稳定的审美特征,即使是在《丰年》这种非常中国化题材的作品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种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对张充仁的影响。
张充仁的作品在时代表现性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取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把握住历史的脉搏,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解放》到大型群雕《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农民舞》,再到《养猪姑娘》、《完璧归赵》,张充仁用雕塑凝固了历史,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雕塑之外,张充仁的水彩画成就也非常高,他在20世纪中国水彩画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水彩画多以静物为对象,在色彩、光线和形象的运用上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西式的水彩画创作中加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将自己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理解融入作品中,色彩明亮,构图巧妙,风格典雅。
相比起雕塑和水彩,张充仁的油画作品数量较少,都遵循“以情求真”的艺术观。他的油画风格浑厚,色调富有层次,构图饱满,充满了爱国热忱和人道主义精神,如《恻隐之心》、《赤子》等。
充仁画室
1935年,张充仁从比利时回国后,上海艺文界人士鼓励他将留学期间的作品进行展出,在马相伯、蔡元培、徐悲鸿等人的发起下,这个画展在1936年2月22日-3月1日,于法租界法文协会(当时地址:上海环龙路11号)举办,当时参观总人数达两万多人。画展过后,看过展览的好多人都想向他拜师学艺。于是在师友的倡议和督促下,张充仁将他在国外时的积蓄和展览售画的收入拿出来,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西洋画室—充仁画室。它位于当时法租界劳神父路608号(1949年后改为合肥路592弄25号)。一楼为素描班,二楼为水彩班,三楼为雕塑班,每周二和五上课。
充仁画室的大门向一切人敞开着的,在早期的学生中,有当时已很有名望的旅美画家吴仲熊(任伯年的外甥)、王季迁(旅美著名画家,国画鉴定权威)和许士骐、费伯夷(香港)等,以及著名建筑师顾鹏程、中国早期著名摄影家刘旭沧、之江大学教授吴一清等艺术造诣很深的学者。甚至上海美专毕业学生也会过来到画室学习。如:现旅英的周如瑛、美籍的简庆福、王珲、罗维良、陈绍周、应芊芊、余生(克明),吴元一和已在新华艺专毕业的张乃雄等。张充仁画室还培养了一批职业画家,哈定创办过哈定画室,余克明创办朝花画室,创办世伟画室的余世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连环画家费声福,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专业画家翁逸之,上海油雕院的雕塑家应芊芊,台湾大学师范学院的雕塑家阙明德,上海园林设计院的雕塑师姚贻周。专业画家吴仲熊(美国)、张乃雄、陈克言(台湾)、沙志迪、金玉音、姚巧云,专业雕塑家沉默、姚建国等后来从事中等美术教育的有:沈祖诒、郭大敬、刘美珍、黄素缦等。
从事大美术范畴的有:北京著名建筑家顾鹏程,南非的艺术家黄文佩,上海戏剧学院的陈绍周教授,上海著名电影演员陈述,上影特技专家戈永良,参加首都十大建筑的石膏装饰专家美籍画家王珲、唐柱,曹鸿范,同济大学吴一清教授,清华大学建筑系朱自煊教授,华东师大生物系徐信教授,旅美园林专家朱亚新教授,旅美美术评论家、画家何振志,美国密西根大学美术学院主任殷以萱教授,华南工大建筑系的史庆堂教授,室内装饰设计高级建筑师吴知源,佛像雕塑师胡建宁,旅美古代石像艺术研究家陈哲敬等。
更多的画室同学虽然分布在美、加、英、法、南非、港、台和大陆各地,有的也不直接从事美术活动,但他们在充人画室受到的艺术训练与美的教育,贯彻在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终身受益。
在1936年—1966年间虽然社会变动,但仍持续开课。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栋画室被强占后才停止。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才子遍布海内外,其中较著名的就有:赵志荣、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出版:《泥塑之神手也—张充仁的艺术人生》,上海文艺出版社,第104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